跑步鸡、AI养猪、“从田间到餐桌”的农场、植物工厂,初听这些名称,或许会让人心头疑惑:这些是什么?其实,这些都是京东通过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加持,打造的产业互联网扶贫网红项目。
随着京东产业互联网扶贫的持续推进,这些项目在贫困地区持续发挥作用,成为推动当地打造品牌农业、农产品上行,进而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
从“输血”到“造血”,京东产业互联网扶贫正当其时
“与2016年上半年相比,2019年上半年贫困县农产品整体下单金额增长高达668.8%!”10月17日是国家扶贫日,京东也借此机会发布“2019产业互联网扶贫报告”。根据数字可以看到,在产业互联网高速成长背景下,京东的电商精准扶贫成绩斐然。
过去扶贫,往往是以“输血”的形式为主,这样的扶贫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京东的产业互联网扶贫是从“造血”出发,通过技术加持、物流基础设施下沉、完善产业配套体系等方式,帮助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普遍存在的“小”、“散”、“非标”等问题,帮助其打响品牌知名度,提升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农产品上行,也从根本上引领贫困地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自2016年初启动电商精准扶贫计划以来,京东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上线商品超300万种,实现销售额超600亿元,直接带动8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贫困县农特产品实现连续高速增长。贫困地区农产品通过京东搭上了互联网技术的快车,迎来了产业的质变。
跑步鸡、AI养猪、植物工厂,这些网红项目超给力
在三年多的努力中,京东以产业互联网能力为贫困地区加持力量,打造出不少经典项目。2016年,京东在河北武邑县落地的“扶贫跑步鸡”项目就是其中之一。京东跑步鸡在业界率先使用了区块链溯源及鸡脚环等物联网技术,对于跑步鸡160天的全养殖周期进行监测,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于养殖过程进行追溯,保证产品的绿色、健康。“跑够100万步”才上市成为京东跑步鸡的网红标签,在京东平台上经常被一抢而空。
京东在长白山区大力推动的“AI养猪”,则针对国内传统养殖业的痛点发力。过去,国内传统养殖业基本全靠劳动者个人经验、智能化程度低,京东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专门的智能养殖解决方案,通过应用AI猪脸识别、IoT、区块链等数字科技手段,实现了机器人饲喂、全程可溯源。“AI养猪”把生猪出栏时间缩短5-8天,把每头猪的饲养成本降低80元,推广到整个中国养猪业,每年可以节约行业成本至少500亿元。
在内蒙古蒙清县的京东农场,田间耕作全部依据专门的生产管理标准,无人机翱翔上空监管农场、进行植保,“从田间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见。京东农场依托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可深入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让农产品的生产过程透明化、数据化,在为消费者提供放心优质农产品的同时,也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
推荐阅读: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