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驾仕派的原创文章,来自撰稿人赵小查。
4月18日,新兴造车企业中颇为低调的威马举行了企业历史上第一个开放日,除了开放位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的威马办公楼可供来宾自由参观之外,尤为瞩目的是一次性发布了两样重磅新品:概念车AG2020,以及首个出行服务产品“威马充电”APP。
▲威马战略副总裁陆斌宣布威马首款出行产品“威马充电”APP上线
从去年发布品牌以来,威马可谓是极为低调的一家新兴车企。他们更愿意提及的是去年11月份位于温州瓯江口的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这座被称为工业4.0时代的代表工厂,将于今年底封顶。威马汽车战略规划副总裁陆斌向驾仕派介绍,这家工厂能够实现真正的柔性化生产——即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定制化生产,“每辆车都有可能是不同的”。此外,由于地处瓯江口的地理优势,园区可以进行半开放式的自动驾驶示范。
可以这样比喻,当很多新兴车企都还在对炫酷至极的概念车进行宣讲的时候,威马没有考虑去造十辆炫酷汽车,而是在考虑如何建造一间工厂,以便能够造出十万辆汽车来。十辆和十万辆,这就是威马和其他很多新兴车企的最大不同。
擅长市场营销和销售体系的陆斌作为威马战略规划副总裁,他说在他之前11年的从业经历中,工程师造什么车,他就卖什么车;而现在的威马是以市场为核心,对战略规划作出明确导向,真正可以做到消费者喜欢什么车,威马就造什么车。“让听得到炮声的人来做决定”——这句营销界脍炙人口的老话在威马这样的新兴车企身上,居然真正实现了。
因此,威马在之前看似沉寂的外表之下,其实一直在忙个不停。针对首个平台的首款量产新车,威马做过100多场产品调研活动,全球积累超过100万公里路试,外观、内饰设计已经冻结,全部供应链企业已经签约完成——甚至马上就可以开展销售及服务渠道建设。
2018年,威马汽车首台量产车就将下线。相对于别人家的喧嚣,威马这边显得异常平静。或许对于沈晖他们来说,这些都太正常不过。建造工厂、量产新车,就该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而不是还没做到就满世界去说。所以,可以理解作为创新企业的威马,也会在新闻通稿里用了“多点发力、扎实推进”这样的标题。
▲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宣布第二个整车平台的首款概念车亮相
然而,被驾仕派描述成踏踏实实老黄牛一般的威马就没有野心了么?威马开放日上还有两个重要的信息点:明年下线的首款量产车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主流车型;2020年量产的第二款产品AG2020,最快30分钟充满电、续航里程可达1200公里、0—60km/h加速时间2.2秒。显然,没有野心的,难称新兴车企。
▲威马概念车AG2020
而对为什么选择自建工厂而不是选择代工厂,威马的回答是斩钉截铁的:从一开始就是打算自己做车,绝对不会找别人代工。一方面,只有工厂在自己手里,才能够保证以市场、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生产,而不必受限于别人工厂;另一方面(我想这才是威马的野心所在),那就是我不用找别人代工,因为我完全可以为别人代工。
在开放日上,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还宣布正在成立一支120亿规模的全球产业基金,用于扶持威马企业价值链上下游的伙伴。沈晖透露,该产业基金的投资管理岗位已全部到岗,目前已投资了一家用车服务型团队。这个数字规模且不说具体去向如何,但至少说明,威马目前肯定不缺钱。正如陆斌所说,威马手上的钱,建设基地和研发两款新产品是没问题的。
另外,陆斌还说过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造几台惊艳的好车不算难事,然而不计成本也意味着你其实没有消费者;而造几十万台消费者买得起的车才考手艺,所以把车造好只是起点,你如何去控制成本、如何让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显然,当别人还在考虑怎么把PPT和概念车做好的时候,威马在考虑的已经是10万+了。
驾仕手记:
这是一次真正属于新兴车企的开放日。它不轰轰烈烈,也没有什么表演环节,从创始人CEO沈晖,到战略规划副总裁陆斌,他们就坐在我面前,在表达的方式上不多加掩饰,和寻常的一次工作交流没有太大不同。
在VCR中,威马从不同的角度给自己提出了很多很多问题,相信这些提问还将继续,而一层一层解答的过程,则将让我们见证一个企业从无到有的成长。
陆斌说,2015年他和沈晖在虹桥万豪喝了一杯咖啡,而他那时候才知道,早在2012年,威马的整车构架和三电系统就已经准备好了。即使如此,在威马工作的这两年时间,何尝不是陆斌解答自己心中疑问的一个过程呢?
驾仕派问他,如果没有那杯咖啡,他现在会在做什么?
“可能在用其他的方式,但一定在做新能源汽车。”他不假思索地说。
推荐阅读:摩托罗拉翻盖